飘天中文网 > 清香泥土 > 清香泥土(四)

清香泥土(四)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清香泥土 !

    四

    林康大学毕业后到县教体局参加了工作,原本想就这样守着父母生活下去,可父亲的病故让他改变了这一想法。

    父亲是军人出身,身体一向不错,做什么事情都是干净利落。只是在三年前查出心脏有毛病,医生告诫,只要不劳累、不做大运动量的事情就没有关系。所以父亲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仅仅是每天多了几次按时吃药而已。就这样平静地过了几年,有天夜里,父亲突然感觉浑身无力,送到医院检查,没有发现心脏异常,但人已虚脱的厉害。等到能做的检查都做完后,医生断定是某部位出血,但具体是哪个部位,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可父亲有心脏病,怕在做检查时病人心脏出现差错,所以只能输些止血药来维持现状。林康提出转到国内顶尖医院去,医生无奈地说,路途遥远,只怕路上……

    林康呆呆地坐在父亲的病床前,他握着老人尚有余温的手,盯着老人苍白的指甲,期望着奇迹的出现。他恨自己,恨自己的无能为力,也恨自己没碰到能妙手回春的医生。

    办完父亲的后事后,他将沉痛中的母亲送到一个姨家去住些时日,而他自己则留在家中,睹物思人,悲伤得不能自拔。望着空荡荡的屋子,林康不相信父亲就这样地远去了,好像只是出差了,不用几日就能回来,又能听到呼唤自己的声音。

    前段时间林康买了一辆新车,他不是为了上班方便,而是想在闲暇时间,带上父母来个轻松自驾游。谁知,世事无常,猝不及防的变故让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一瞬间就永远地消逝了。

    假如有如果,他会时时地守在父母的身边,给他们以关爱,帮他们实现未了的心愿。可事实上这样的如果并不存在,那些没来得及完成的心愿,转眼间真的永远无法实现了。

    回到单位的林康很长时间打不起精神,直到有一天单位需要委派人员到某个村庄担任第一书记,他的心才又重新活了过来。成长,有时很漫长,有时又在瞬间。

    林康家有很多亲戚生活在农村,农民的苦与累他知道的并不少,甚至有些也体验过。早些时候,他一个亲戚生重病,因不想拖累家人而选择自杀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那个时候他就想,还有多少病人是由于贫穷而选择放弃治疗呢?

    现在,他想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他们尽快地富裕起来,让他们能堂堂正正地挺直腰杆,有尊严地活着。

    于是,林康报名并被批准来到了离县城不到十公里的前白村担任第一书记。

    前白村大约有一千六七百号人,是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村庄。说它平常,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特点。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与它无缘;穷山恶水、地处偏远也和它挂不上号。前者可以搞个旅游,后者伸手有理由。它仅仅是一个和“好处”不沾边的落后村。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本村的姑娘不在同村找对象,外村的姑娘不愿嫁进来。许多人家为了娶媳妇,丢弃了原来的老屋,借钱盖起了二屋楼。可是,“梧桐”并没有引来“金凤凰”。水涨船高,现在的姑娘又盯上了县城的高楼房了,那些准备娶媳妇的人家勒紧腰带后又把精力投入到了在县城购房这件事上。

    林康到村子里报到时认识了村里的老支书刘春生和村会计金果。

    老支书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看到林康,他说他都不好意思见人了,因为这个岁数早该退下来了,可村里偏偏没人看上这个位置。会计金果倒是一个热情大方的年轻姑娘,她和林康年龄相仿,只因照顾着一个鸡场,所以并不像其他年轻人一样逃离家乡去外地打工。

    老支书可怜兮兮地向林康介绍说:“咱们村可穷得很咧!有钱的主没几个。”少作停顿,他又说,“站在这里的有一个啊!”老支书笑着用下巴示意了一下金果,“人家都成大老板了,正准备扩大生产呢!”

    “有这个打算!”金果说话干净利落,“不过,还没有想好怎么运营。”金果的口气完全像一个引领行业的企业家。

    从老支书和金果的谈话中,林康了解到全村一千六七百号人当中,哪几个是大有钱的人,哪几个是小有钱的人,哪几个是经济状况差不多的人;这些人当中,谁大方,谁小气,谁憨厚,谁狡诈,谁言而有信,谁出尔反尔等等,林康已知道个大概。

    在随后的日子里,老支书陪林康走访了几户人家,其余的则由林康自己来转游了,反正村子里不上锁的人家并不多。金果事情多,在村部几乎见不到她的影子。

    几天转下来后,林康清理了在脑海中游走的万千思绪,心里慢慢有了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许多模糊不清但却意义重大的思想好像冲破一扇闸门似的一涌而出,全都冲向一个目标,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来。这让他有了一种摆脱痛苦的轻松感。他仿佛看到了沙漠中的绿洲,而且知道它绝非海市蜃楼。这绿洲里面有人、有物,更有这个穷村的愿景。林康将这些闪着光环的东西仔仔细细地串连起来,串成了一个美丽的项链,将它稳稳地挂在心里。

    办民宿、办综合养老院是林康这串发光项链中的一枚璀璨明珠。在这些天的转游中,林康发现村子里有许多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它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结构完整,安静淡雅,与现在许多钢结构、水泥楼房相比,老房子显示出它沧桑、憔悴、清净、淳朴的美。它的每一根梁,每一块砖,都珍藏了老一辈人的多少记忆啊!

    林康在构思着心中的蓝图,也在一次次地发现这个村庄的内在的美。

    走在少有行人的巷子里,踏着嵌有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这里每一处都是清新、脱俗的静好风光。没有摩肩接踵的人潮,也没有攘往熙来的车流,有的只是静谧时光。那些在喧闹的城市呆久了的人们,在这里可以轻捻滑落指尖的光阴,寻找生命的厚度,让心不再疲惫,得到安宁。

    当林康在村委会把村庄拥有的美与金果分享时,金果笑他是银环刚下乡,看什么都新鲜,停不了几日就腻了。林康说你们是深居花丛中不知花的香啊!人在本质上追求的是安静、闲适的生活,平时的紧张与奋斗,无非就是为了能在慢时光里安顿自己疲惫的灵魂。

    现在,老年人口的比例是越来越高了。那些条件尚可的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他们就是希望晚年生活能自由一点儿,能轻松一点儿,能快活一点儿,所以在旅游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退休的老年人。但跟团旅游又有它的不足,那就是太多时间都在车上、路上度过。人疲惫不说,很多景点都在走马观花中轻轻略过,出走一趟少说也得大半个月才能恢复体力。

    现在又时兴一种旅居养老。说白了就是哪儿舒服就住哪儿,哪儿好玩就去哪儿玩儿,它不用赶时间,可以在一个地方住下来慢慢地体味当地的风土人情。

    我们这里就很适合旅居养老。虽然咱们这里没有小桥流水、细雨如织的江南风情,更没有漫无边际、绿草如茵的广袤草原,但我们这里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离县城不远也不近啊!房子又是老人们喜欢的样式。办一个综合养老院有三大好处:第一、老人们既能放松身心,也能体会到短途旅游的乐趣。第二、老人们的子女可利用星期天来这里住个一半天,既有短暂相聚的欢乐,也有多方面掌握老人情况的机会。第三、老人的孙子辈们也多了一个玩处。正好利用看爷爷奶奶的机会,与大自然来个近距离的接触,学一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怎么样,老人享受了天伦之乐,小孩子们增长了见识,岂不是一举多得吗?

    “林书记的主意好!”林康在讲述过程中,金果早就想插上几句,只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打断,现在终于逮着他停歇的机会了,她开始崇拜林康了,“不亏是在大地方呆过,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能得到金果的肯定,林康的脸突然红了起来,坐在椅子上的他急忙站起来,将桌子上散放着的报纸夹到了报架上。

    金果没有发现林康的变化,她显然是受到了林康的感染,闪动着发亮的眼睛,继续着自己先前的思路:“养老院的建成会给我们村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这一呢,空闲的房屋利用起来了;二呢,能让一些外出人员回来就业,这就会让留守儿童少一些;三呢,还能带动我们的餐饮业红火起来;四啊,……哎呀,太多太多了!”金果将一双漂亮的丹凤眼瞪得极大,在林康的目光注视下,忽然又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是个空想主义者,有过无数个不切实际的致富梦。但没想到你这个……”

    “你办的鸡场就很成功啊!”此时的林康已恢复了常态,“我还有个想法准备给你讲。”他毫不间歇地接着说不去,似乎是在竭力抓紧时间。

    “快讲!快讲!什么想法?”此时,金果认为林康就是个智多星,笑眯眯地盯着林康那发着光彩的脸。

    “我想给村里贷些款,然后入股你的鸡场。”他说时先询问似的望了金果一眼。

    “条件呢?”金果接着问,话语中透露出几分调皮和智慧。

    “条件嘛,”林康笑了笑,“解决部分人员就业。”

    听完林康的条件,金果又抿着嘴笑了起来,这是她早已企盼的结果,过去也想过扩大规模,只因资金缺口太大,后面的没敢再多想。现在林康帮她解决了这一难题,她从心眼里感激这个和她同样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林康看她半天没有说话,只是嘻嘻地笑,就问:“笑什么,不同意?”

    金果止住了笑,调皮地把头侧向一边,一双善良而温和的眼睛放射出幸福的光彩:“成交!”

    当他们把这些计划给老支书汇报后,老支书感慨地说:“我们这是抱着金碗在要饭呐!”他笑得一张精明的老脸都亮了,随即又挺了挺腰板,说,“好好干吧!心里有了方向,我都年轻了好几岁。”

    项目明确后,剩下的关键就是找负责人了。

    其实,三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巧莲了。一是她家在村里算是最有实力的人家。二是最关键的,那就是她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只是这项工程先期投入太多,尽管村里也有投入,可必竟不是一个小数目,不知巧莲愿意不愿意。

    “这有什么不愿意的?它可是件积德的事!”当林康和老支书向巧莲谈了这个打算后,巧莲说,“正愁着没事干呢!我婆婆现在身边离不开人,我也不能上银仓那儿了。如果养老院办成了,我既能照顾了婆婆,还能找点儿事做,省得闲着无聊。”

    “那敢情好,”老支书一听巧莲同意了,笑起来的脸上褶子更深了。林康也没有想到工作的开头竟如此顺利。他双手用力地搓了搓:“嫂子,谢谢你啊!村子也会有资金投入。我们会认真核算前期成本,老支书也说了,分红时要向你倾斜……”

    “哈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打断了林康的讲话。“小林呐,哈哈,你不介意我这样称呼你吧?”还在笑着的巧莲故意绷着嘴看着林康。

    “哪儿能啊,嫂子,我喜欢你这样喊我!”林康赶忙解释道。

    “对了嘛,我就喜欢你这种不罢架子的人!”

    “林康可是一心一意来帮咱村致富的。”老支书在旁边急忙替林康打圆场。他知道巧莲是个心直口快的人。

    “我会相面,一看就知道小林是个干大事的人!”巧莲用她惯常的语调快速地说,“请两位领导放心,我这人做事就两个字——认真!我看好这项产业,它一定会改变咱村很多人的生活的。”

    做事雷厉风行的巧莲很快就联系好了几名已经外出打工的年轻妇女。这些人一听说能在家门口挣钱,能守着家守着孩子,没有一个不乐意的。可光乐意还不行,巧莲选人有个标准,那就是必须具备身心健康、热爱老人、无虐待老人记录等条件。

    人员定好后,巧莲带她们到相关部门和有关学校进行了岗前培训,并且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通过集中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心里健康水平。

    在大家的学习交流中,巧莲更是多次向大家宣传法律知识,让大伙提高法制意识。她告诫大家,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对虐待老人行为实行零容忍,一经发现,将严格按照规定追究责任,送往公安机关。

    巧莲的岗前培训在进行当中,银仓派来的一个小工程队也在村里同时忙碌开来。他们将选中的房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固和装修,再配备上符合老人特点的用具、图书和游戏材料等。并且做到所用材料均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

    村部在配合他们极力做好房屋内部结构合理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村容村貌的提升工作。

    他们以改善农村基础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开始了进村道路、入户路、厕所改造等这些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心工程”。同时与保洁公司紧密联合,及时清运农户的生产、生活垃圾,严格做到垃圾不落地,切断了细菌蚊蝇的滋生传播途径。

    林康说:“老村是历史,是文化,老一辈人留下的岁月积淀是我们难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在追求时尚和潮流的同时,不要丧失本质。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来为我们的社会服务。”

    在林康的指导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不论是村里的主干道,还是背街小巷、屋后沟沿,依势而建的小游园随处可见。道路两旁的竹丛繁茂青翠,高低相间的景观墙没着村道逶迤、绵延。

    在老房子的集中区域,散落在沟内的拴马石被重新镶嵌在石头墙体内,石板路旁那些已长有荒草的石碾、石磨、石臼以及捶布石等,也在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后重见了天日。

    在这里,原有的建筑布局和特色被保留下来了,村庄的原始风貌得到了再现。

    村里几棵上百年的柿子树和老槐树越发的生机勃勃,它们树皮龟裂、黝黑,如德高望重的老人注视着这个古老的村落,目睹了它所经历的百年沧桑,也见证了它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新公司的筹建已初具规模时,林康和金果的广告也覆盖了整个县城的角角落落,同时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与前来要求服务对象所签的协议内容,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双方责任、权利义务以及争议纠纷处理办法等条款。他们还向大众承诺,要接受社会查询和监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公司试运营期间,他们准备的床位已远远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

    在这些顾客当中,有的人就是来换种心情,住个十天半月就走;有的是结伴租个院子,同吃同住,费用上采取AA制,每天轮流下厨做饭,自行安排活动内容:去田边地头吹吹风、散散步,或上公司提供的菜地里锄草、浇水、倒腾枝蔓、摘菜,也到果园里采摘果子,天天漫步在山林里,隐藏在风景中,过得很是惬意;更有一些在异地工作的独生子女也为自己的父母报了名。他们平时除了电话问候,根本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见到父母,更不要说陪伴了。让父母住到这里,子女放心;还有的顾客则是针对这里的服务多样性来的,比如对活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来这里的大部分老人是想给自己的生活多一点新意,将一切大事小事、烦心事、家务事都抛在身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品尝纯绿色的天然食品。

    很多老人是这样认为的,趁自己还健康、还精神,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养老方式;还有的说,如果不把未来的养老都幻想在子女身上,你就没有那么多的失望和悲观了。说到底,是不想拖累孩子,也不想打扰他们的生活。不给子女添麻烦,是咱们对子女最后的一点儿爱心了。

    而前白村所办的综合养老院全部满足了他们的意愿,所以很多老人对这里的评价是“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综合养老院办起来了,村子又活过来了。这些空置很久的房子“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房子是用来住的。老宅只有在有人居住时,才再次呈现出欢乐、饱满的样子。

    如果说综合养老院是林康计划中的一颗明珠,那么,另一颗名珠——金果的鸡场也开始发出了光亮。

    金果将散养鸡场建在了东山坡上,被修整后的山坡也露出了它秀美的样子。放养的土鸡在山林和花草之间自由活动、自由觅食,每天可以得到阳光的照射。人工基本不喂食,即使喂也是天然饲料,不添加任何催肥剂和抗生素。这里产出的绿色鸡和鸡蛋除了供应综合养老院外,其余的则运往了山外。

    金果的养殖场由村里投资,安装了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制作生态有机肥,就近还田利用。这样的化,既推进了生态农业发展,又有效治理了农村环境。

    同时,农户使用这样的有机肥还有优惠政策,由村委按每吨补贴资金;生产的农产品,由村级合作社统一出售。

    在农村,土地资源就是优势。林康说,我们要在自身优势上发挥特长,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让群众切切实实地看到实惠,只有腰包鼓了,幸福感和获得感才有了意义。

    林康心里很清楚,个体式的农耕作业只能吃饱肚子,不可能走向富裕。大多数村民都有脱贫的愿望,却苦于没有脱贫的路径。为增加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按一定的价格将农民的土地反租过来,统一对外招租,有意愿的村民还可到合作社打工。这一措施,让村民有了稳定收入,村集体的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

    果园的承包就是一个好的例证。

    前白村的李子和杏向来被邻村人称道,说它们不但离核儿,而且核小肉厚,酸甜可口,按金果的话说,就是咬上一口,余味绕舌,三日不绝。

    好产品也要有好渠道。合作社开办了电子销售平台,线上线下统一负责出售,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种植热情。同时与多家外地种植公司签订定向绿色种植协议,既能带动闲散劳动力就业,还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

    随着多项产业的蓬勃发展,村子里相应的事情也多了起来。于是,环卫队、维修队、沼气队也相继成立,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人员回到了本村工作。

    但这些人员想在本村找到工作还要看符不符合村部要求。

    就像军生媳妇和二堆娘也想在村里谋个差事,但招工要求里有这样的问题需要回答,“你给婆婆(媳妇)做过饭吗?摆过架子吗?帮她洗过衣服吗?拿白眼瞅过她吗?说话时脸上有笑容吗?两个人谁做得更多些?能举例说明吗?敢把这些拿到桌面上说吗?”等等。有人说,想在村子里找份工作,得从学规矩开始了。

    于娜也来到村子里找工作。当她出现在巧莲面前时,巧莲呆了半天才认出了她。只见她穿一身学生装,扎一个直发马尾,脸上没有丁点儿装饰,有的只是更加的沧桑。于娜缩着头,默默地站着一动也不动,看见巧莲先是苦笑了两下,然后又把头慢慢地垂落,随即又扬起那张痛苦不堪、憔悴的脸来,用低的、羞怯的声音说:“我会做饭洗碗,也会擦地板。我要跪在地上将每一个旮旯角落都擦洗干净。”她脸上完全是一副听凭发落的可怜相,“现在,我说什么都显得多余,只求您给我一次机会,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爬着从这里滚蛋!”

    于娜上次在巧莲家被她们婆媳责骂一通后,急速的心跳让于娜喘不过气来,两条腿绾扣般地挪出了巧莲家的大门。

    如果说银仓的巴掌还没有让于娜清醒的化,那么巧莲的言语却像釜底抽薪一样,彻底砍断了于娜全部脆弱的希望。

    回到家后的于娜默默地洗了把脸,无所事事的坐在了镜子面前,两手倒撑起来托着下颏,发了一会子呆。此时,“咚咚”的心跳也已放缓,两只眼睛里依然是那种愤恨而又痛苦的表情。

    “这个人是谁?”她在想,镜子里有张没有化妆的脸,一双眼皮搭拉的眼睛在惊恐地注视着她,显然是一副老母猪般的蠢相。“你怎么对待你自己,世界就怎么对待你。”巧莲的话又在她耳边响起。“这就是我呀!”她忽然明白过来,于是全身上下地打量着自己。

    她终于知道自己老了,仿佛就是刹那、瞬间,令她措手不及,岁月风霜的痕迹布满了身体上下。“哐啷”一声,恼羞成怒的于娜将镜子高高地举过头顶,又重重地摔在地上。顷刻间,各种形状的闪着明光的玻璃碴子碎碎的铺了一地,直晃晃地瞪着于娜。

    巧莲常常告诫她的员工:要争做善人,争当好人。因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吉人自有天相,善人自有天助。同时,她也正在把这种善的力量充分地发挥出来,去行善、为善,通过帮助别人,通过助力正义的事业,来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跟得上新时代的合格公民!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是精神文化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是啊!“物质小康”和“文化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唯如此,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有人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确实如此!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前白村的综合养老院、特色种植、休闲旅游、农家乐等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乡村居住环境正变得越来越优美,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古老的山村重新焕发了生机。

    通过不断的求索淬炼,前白人已完成了由“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的转变。从此以后,农民在田里收割更多“金子”的步子会迈得更大。因为,土地就在那里,她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完)